【中医大讲堂】第53期 | 肿瘤防治:认真做好卵巢癌的一级预防
来源:天津北辰妇幼保健中心     时间:2023-07-08 19:53:01


(资料图)

卵巢癌属于可怕的疾病,这并非危言耸听,而是一旦发现,往往不给患者留有充分治疗的时间,因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,甚至发生转移,卵巢癌病死率比其他恶性肿瘤高。 卵巢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,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。如何清楚的认知卵巢癌、预防卵巢癌、早期发现卵巢癌,是每位女性特别是高危女性必须了解的话题。 中医讲究治未病,实际上就是预防为主。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?”这是治未病的理论依据,其治未病的内涵是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,愈后防复。 肿瘤的一级预防是现代医学的理论,是指病因预防,但难度较大的是多数肿瘤病因并不明确。令人痛心的是,就风险可归因的癌症而言,欧美国家癌症发病率在逐步下降,而我国癌症发病率却在上升。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,比如生活方式(吸烟、喝酒)、职业环境因素、饮食因素、免疫因素、代谢因素等,均与癌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工作节奏加快,生活压力加大,一些学者预测中国代谢相关的癌症发病率还会进一步上升。 我国卵巢癌新发病例数, 2016 年 5.72 万例,死亡病例 2.72 万例。据有关资料分析,人群中卵巢癌的终生发病风险为 1.1% ~ 2.0% 。相当多的女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,加上症状不典型,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即为晚期,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。 更深入地了解卵巢癌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,减少卵巢癌的发生,是降低卵巢癌发病率的关键。遗憾的是,目前对卵巢癌的病因认识非常有限,给病因预防带来一定困难。 遗传因素是卵巢癌的常见因素。约 15% ~ 20% 的卵巢癌发病归因于乳腺癌易感基因( BRCA )突变,包括 BRCA1 及 BRCA2 基因。女性如果携带 BRCA1 或 BRCA2 致病突变,即面临着极高的终生卵巢癌发病风险。 有研究发现, BRCA1 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率约为 44% , BRCA2 突变携带者终生发病风险率为 17% ,这一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。之外,其他一些基因的突变,包括 RAD51C 、 RAD51D 、 BRIP1 、 STK11 等,也与卵巢癌发病具有相关性,可导致 5% ~ 15% 或更高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率。研究还发现, 25% 的卵巢癌由家族癌症综合征引起,其中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等。 不良生活方式与卵巢癌发病有关。肥胖会增加罹患卵巢癌风险,糖尿病患者卵巢癌发病率轻度升高。吸烟不仅增加肺癌发病率,而且会增加黏液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。 绝经期雌激素替代治疗。雌激素替代治疗 10 年以上的女性,即使停药后,仍将面临 29 年的卵巢癌高发病风险。即使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不到 5 年也会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,停止治疗后风险降低,其致病风险不会因制剂类型、年龄而有所差别。看来,不当的雌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。 职业和环境因素。有德国的研究证明,职业性接触石棉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成倍增加。与工作相关的石棉暴露人群,死于卵巢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增加 2.25 倍。上海肿瘤研究所发现,职业性油漆接触史女性可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。 疾病和生殖相关因素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,约 5% ~ 10% 的育龄期妇女患有该病,但该病也被认为是一些特定类型卵巢癌的先兆,其相关的癌症主要包括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。观察发现,女性 35 岁后首次足月妊娠或从未足月妊娠的女性,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更高。不孕症与卵巢癌风险增加相关。临床研究发现,不孕症接受体外受精而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的 109 969 例女性,有 76 例发生卵巢癌,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风险。 预防的重点人群,是指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高于 10% 的人群,高风险人群包括胚系 BRCA 突变、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如 RAD51C 、 RAD51D 等,或有乳腺癌 / 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。 有报道称,降低卵巢癌风险的输卵管与卵巢切除术,可降低乳腺癌、卵巢癌、输卵管癌与原发性腹膜癌的发病可能性,其效果优于筛查。有学者认为,该手术可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 80% ~ 96% ,但这一手术方法也有不同意见。 在正常情况下,不论高风险人群还是低风险人群,都应该通过生育、哺乳加以预防卵巢癌,同时防止肥胖,肥胖者要注意减肥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与免疫力。特别强调的是,经产妇比未生育者卵巢癌风险可降低 30% ~ 60% ,每增加一次生育,对卵巢就多一份保护。 之外,要重视慢性炎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。研究证实,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、炎性反应循环生物标志物水平较高等,均会提高卵巢癌的发病风险。慢性炎性反应,作为排卵过程中卵巢上皮破坏的相关因素,有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“助纣为虐”。 有资料报告,高频率服用阿司匹林,可降低卵巢癌风险 13% 。不过,用药≥ 6 天 / 周,或≥ 28 天 / 月,至少持续 6 个月才能有效。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外,具有其他卵巢癌风险因素的女性,也可高频率服用阿司匹林,有报道称,这样会使卵巢癌发病风险降低到 21% 。 需要强调的是,如果体质虚弱,疲乏无力,可用中药进行调理。中医认为,这种情况往往与正气不足有关,在这样的环境下,发生卵巢癌的概率也有可能增加,因此,调整为健康的身体,正气存内尤其重要。 参考文献 [1] 沈丽娜 , 臧荣余 . 卵巢癌一级预防研究进展 [J]. 肿瘤防治研究 ,2023,50(3):224-228. [2] 陈玲 , 王明闯 , 王忠民 . 王忠民辨证治疗绝经后卵巢可扪及综合征经验 [J].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,2015,10(11):1503-1506. [3] 苏庆洋 , 王忠民 . 卵巢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征辨治探讨 [J].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,2018,38(8):879-884. [4] 雷智锋 , 王忠民 . 中西医结合论治子宫体癌综合征经验 [J].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,2017,12(8):1172-1176. [5] 李莉华 , 王忠民 . 卵巢残余物综合征临床辨证施治探讨 [J].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,2019,39(8):960-963. [6]GBD 2019 Cancer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.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risk factors, 2010-19: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[J].Lancet,2022, 400(10352): 563-591. 专 家 出 诊

王忠民

主任医师

天津市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,擅长 运用中西医手段诊治男女不孕、卵巢早衰、子宫腺肌病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慢性盆腔炎、输卵管阻塞或积水、习惯性流产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子宫发育不良、更年期综合征、乳腺疾病、产后疾病、乳汁缺乏、内分泌疾病、慢性生殖感染、月经疾病、产后抑郁、男女性功能障碍、疲劳综合征与部分儿科等疾病的诊治具有独特经验。 出诊时间:7 月16日、17日上午8:00--11:30 出诊诊室:三楼325诊室 温馨提示:专家出诊时间以当日为准,如您有如任何疑问可拨打58687821进行咨询及预约!

信息来源|王忠民 优生优育网专家观点

编辑|李默贤

核校|李娟

主编|杨帆

总编|赵辉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